【内容提要】舞蹈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人们对于舞蹈的感知,改变着创作舞蹈的方式。影像化的舞蹈传播,数字化的舞蹈教育,扩充了舞蹈教育的受众,扩充了大众接触和深入了解舞蹈的途径。舞蹈借助数字化技术,凸显出舞蹈艺术本身的游戏性,感应技术的出现,舞蹈游戏从简单机械操作转变为真正的身体参与。多种虚拟技术把经验的,身体的舞蹈艺术推向了另一个极端,舞蹈体验的真实与虚拟,科技和人性的对话,改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体验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都将逐步成为舞蹈新媒体的研究课题。本篇文章是在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基础之上,同时在大量舞蹈多媒体实践当中整理探索出来,同时也希冀能够引发出舞蹈新媒体的学科建设,并为舞蹈新媒体学科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理论构架。
【关 键 词】舞蹈新媒体/科技人性/舞蹈影像/数字化的舞蹈“生命模式”/互动/共享
【作者简介】刘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概述
“数字化舞蹈”会给大家带来某种错觉,就是舞蹈失去了身体性。当数码技术加之于肉身和灵性之上,人们直观的看这个物种是冰冷的,工业的。
但舞蹈艺术本身的超强弹性,亲和力和可爱的冒险精神,让数字化的进程显得异常的丰富,随着舞蹈艺术家们认识、使用数字化技术,不断开发转化数字技术的功能,舞者的创作方向和行为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技术发展了我们,就像我们发展了技术”。
舞蹈数字化的进程广泛的来说,是舞蹈和新生媒体结合的过程。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在Scott deLahunta《剧场/舞蹈/新媒体和信息科技》论文中曾经提到过:“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涵盖了很多内容的词汇,具体来说,新媒体可以比较宽泛的和以下一些事物相关,数字和电脑技术/信息交流技术/不断产生的媒体样式/互动技术/高/新科技等等。”
新是相对的,我们现在说新媒体,他本身是进行时态的,不断更新的。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产生、带来新的媒体形式。而我们所说的旧和新,通常意为,旧是模拟技术,新则是数字技术。
舞蹈新媒体包含了数字技术,具有进行的时态,同时也可以是一个身体和工业技术发生“关系”的历史进程,一个从静态摄影术/无声电影/模拟摄像机/傻瓜照相机/一次性相机/数字摄像机/电脑技术/全息摄影/动作采集/虚拟现实等等手舞足蹈发展而来的历程。
我们要讨论的是新媒体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为舞蹈做什么?或者说舞蹈能够利用新的工具和媒体做些什么?已经或是将要给创作和教育带来什么变化?两者的融合又将会产生如何全新的艺术物种?舞蹈通过这些媒介是否失去或是延伸了自己的内涵……
与其说我们开发和利用了一些技术,不如说我们开发和利用了一些问题。
舞蹈在20世纪充分回归身体和人性之后,开始借助工业机械/科学技术以及数码流行,不断地发现和挖掘更广泛的可能,身体的可能,人性的深度。而对于普通大众和爱好舞蹈的人来说,不断涌生的技术,发展的观念,更新的设备,只是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新的技术/机器/观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把舞蹈带给了更多的人,把更多的方便带给了大众。因此,舞蹈藉此得到广泛的传播,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受益者。作为一个普通大众,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象能够在计算机前反复学习舞蹈,借助视频,动画甚至是虚拟技术,人机互动的体验各种舞蹈的快乐。
由于舞蹈教学的有限性,比如场地的面积/人员的数量/教师的精力/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舞蹈艺术的身体体验等等,都给大众带来了一定的距离感。虽然现场的感受是无法取代的——温度,热量和集体的快乐,活生生的言语和表情都令人记忆深刻。但新媒体的出现,让观众不但可以逐渐接近现场,同时也能够使脱离现场之后的感受更为牢固。借助电视/软件/网络/远程技术,舞蹈的受众群体前所未有,无论是作为观赏者还是学习者。
数字化的技术把现当代舞蹈变成了极端大众的产物,同时也使无数的舞蹈创作者和观赏者成为了极端的个体。这是一组有趣的极端——数字化给予我们孤独隐秘,同时带来了合作互动和交流。一方面模拟摄像机和数字DV摄像机的出现,舞蹈的表演平台从富丽堂皇的剧场、灵活多变的户外环境走向了家庭电视机,走向了电视台的摄影棚和转播画面,成为了瞬间共享的影像和表演。随着网络技术的猛进,舞蹈制品的网络传播、交流、虚拟表演、教学、以及舞蹈的远程互动表演形式的出现,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舞蹈呈现平台。
科技化手段平民化,网络的传输和数码摄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足够使更多的舞蹈创作者独立化,舞蹈观念表达的个体化。特别是软件的普及,例如FLASH和SHOCKWAVE等动画软件,使许多艺术家在网络中极其自我和个体的进行创作,而且在闪烁的显示器前和电子信箱里得到最自我的回馈和互动以及掌声。
另一方面,舞蹈的数字化技术高端发展则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向高精尖发展。这种创作需要精心的策划和熟练的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和创作,是某种大型的工业化流程和项目制度。除了商业化的音乐电视和舞蹈电影之外,高科技在舞蹈影像制作的使用是具有学科研究的前瞻性和学科建设的价值,例如动作采集系统的使用,将使不久的未来,用于更多的舞蹈学科当中的一项工具系统和创作系统,我们将舞蹈的记录和教学,舞蹈人体媒介的生命意义也将从另一个镜像当中被提升和被认识,但是一套动作采集系统的不菲价格也只有学院教学和电影制片场可以问津。包括大型电视集团、媒体集团进行和投资的舞蹈影像制作,诸如此类的高端的技术含量、高投入的物质标准,这一切与个体化的制作形成巨大的对比,却都在寻求新的方式,给自己或是这个时代的舞蹈以答案和揭示,寻求更多人更多舞蹈表达的完善和更新,或是完善个体小我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封闭的艺术探索。
不能否认,技术不仅没有消亡舞蹈的本体意义和力量,而且帮助了更多的人来参与舞蹈,广大的舞蹈爱好者,无数想进入舞蹈教室却又顾虑重重的人们,无数渴望舞蹈却没有机会进入剧院的人们,包括残障人士或是非专业的舞者,诸如此类的受益比空谈舞蹈民主的概念要更积极,也获得了更多手段的技术支持。数字舞蹈的内容至今已经扩展到舞蹈数字影像、舞蹈的动作采集、舞蹈的数字教育、舞蹈网络互动和远程技术、舞蹈的大众化电子娱乐以及舞蹈的网络阅读和动作交流。
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很多人对涉及到技术的因素而抱有成见和观望的态度,但数字化舞蹈或是多媒体舞蹈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随着录影技术的数字化,所谓多媒体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围或是在数字化艺术范畴之中得到发展。舞蹈电影和录像舞蹈(下简称舞蹈录影)的创作者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激发,舞蹈多媒体中的更多技术因素和设计的加入,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创作方式,同时舞蹈的创作也在改变媒介的性质和被赋予了媒介含义。
二、舞蹈影像的创作/发展/传播
不可否认,舞蹈电影和录像的发展、舞蹈电影录像的历史和主要人物、舞蹈影像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舞蹈影像波及范围及其快捷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舞台的形式,并且传播了舞台舞蹈,推广了现当代舞蹈,同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众说纷纭,定义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某些艺术的发展,或许说明的她的来源和范围更为客观,更有助于新形式的发展。德国著名的科隆舞蹈电影和录像节提到了以下的几种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
1、舞台、摄影棚的拍摄记录,完整记录舞台行为,用一台到两台摄像机对舞蹈进行记录,不对舞蹈本身及编舞进行改变,保持记录的原汁原味。
2、镜头改编,为了适合镜头的角度,而对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和删剪。
3、为录影而编舞,专门为拍摄而设计构思、编排舞蹈,用镜头语言的思维角度以及互动的交流为主。
所以有了上面的几种分类,大家对我们的舞蹈录影的现状应该有一个辨别,而不是混淆记录、改编和创作之间的概念。舞蹈录影在中文当中似乎比舞蹈电视更能够体现这种舞蹈媒体艺术种类,体现舞蹈与影像之间的介质之间的关系,舞蹈录影原文可以称之为video dance,同时还有dance on screen,dance for camera,dance film,video choreography等等的称谓。其实这些名称中都包括了电影和录像两种手段和介质,通称为video dance。舞蹈录影把舞台舞蹈和电影交融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舞蹈录影也好,为了镜头跳舞也好,电视舞蹈,舞蹈电影,镜头编舞等等,这一切都在强调不同艺术之间,不同媒体介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种类,新的领域,包括了摄像机/摄影棚/舞台/公共空间/自然环境,包括了舞者/编舞/电视导演/摄像师/灯光设计/剪辑师/音乐家。
舞蹈录影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记录舞蹈的局限,成为了参与到某种编舞行为和影像角度的独特观察,是创作性的。
而某些文献和研究资料当中,涉及到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内容,都融入到泛化的舞蹈录影影像的内容当中。他们分别涉及到好莱坞的歌舞电影,励志型的舞蹈电影、介绍舞种的舞蹈电影、音乐电视中的舞蹈、舞蹈作品当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练厅中的排练影像、为了编舞而做的舞蹈录像笔记等等。其中像好莱坞歌舞电影《出水芙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舞影》)《雨中曲》、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歌舞线上》等,《周末狂热》《霹雳舞》更是风靡一时,麦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舞蹈录影《月球漫步》更是带领了新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录影的模式,当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广,无不离开音乐电视中舞蹈的帮助。90年代的法国《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中央舞台》、《比利·艾略特》到最新的上榜之作《热力四射》都是优秀的舞蹈电影。印度更是一个歌舞片产量惊人的大国,色彩艳丽,风格鲜明,更成为了印度人民的欣赏传统。
随着对于世界舞蹈文化遗产的关注,对于舞者,编舞家生活/艺术/人性的关注,舞蹈纪录片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影片种类。当代的舞蹈电影可以是商业操作的歌舞娱乐,同时也可以是使用胶片为介质的艺术舞蹈,不仅在舞蹈的种类和样式的呈现上着色,更是在舞蹈精神的描绘,强调舞蹈对人个性和命运的改变,在人类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仅以身体的愉悦凸现,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对世人。
舞蹈录像艺术的创作发展不仅体现在艺术合作和艺术融合的过程,也体现在电脑技术普及发达带来的个体化创作。十几年前曾经颇为昂贵和高深的剪辑技术和操作平台,今天已经被价格不昂贵功能强大的软件和个人工作站替代。其中PC平台操作的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Vegas,基于Mac OS的Final cut pro等等,都帮助了艺术家们更为独立的制作舞蹈影像作品。
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是更为个性化的历程。在中国被称之为“舞蹈电视”,由于借用了音乐电视的称谓,舞蹈电视的流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舞蹈频道、舞蹈电视比赛传播到全国。同时主创者通过不断的实践,明确的定位了“舞蹈电视”是大众的,观赏的,传播的。中央电视台的“舞蹈世界”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传播舞蹈的官方专业频道。
舞蹈影像的林林总总从欧美40年代发展以来,跟随着录像艺术的脚步,实验电影运动家的作品、后现代编舞家的趣味和实践以及多媒体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纪录性的艺术行为,而是完全创造和互动的双向对话。
美国的默斯·堪宁汉、比尔·T·琼斯,英国DV8身体剧场、乔纳森·贝劳斯(原为英国皇家的舞者),加拿大人类脚步啦啦啦、法国的安德林·普雷约卡伊、作为电影人的鲁道夫·努日耶夫、德国编舞家皮娜·鲍希、Sasha. waltz、瑞典的马茨·埃克、比利时的罗刹舞团等等,都曾是,仍是当今较为活跃的舞蹈录影编舞家和观念的先导。
这些是作为舞蹈录影创作的舞者和编舞家,体现着和延伸着他们的舞蹈观念和舞蹈形式,同时有很多早期先锋派电影导演和大师的参与试验,表现着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作观点。
早在1945,美国实验电影美女先驱玛雅·德润(Maya Deren)用16毫米胶片拍摄了短片《舞蹈录像编舞研究》和1958年的以芭蕾为题材,反转效果的《夜之睛》,开创了舞蹈录影方面的先河。虽然她本人更多作为先锋电影的人物,但与舞者的合作,制作的无声舞蹈影像,场景之间的切换,动作与镜头的默契关系,屋中舞蹈和自然环境的跳接,都令人耳目一新,确是一部启发灵感之作。玛雅作为美国战后的先锋艺术人物和实验电影的独行者,这部研究舞蹈的短篇,却成为了舞蹈录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部经典文本。
1968年由英国的动画制作大师诺曼·麦克莱伦(Norman. McLaren)创作的“双人舞”更是呈现了动画幻觉的摄影术和剪辑技巧,更是以抽象简约、接近动作本质,近似在黑夜里感受动作的神秘和温度一样的风格,深深影响了舞蹈界的舞蹈录影的视觉观念。
在90年代末,默斯·堪宁汉《手绘空间》、比尔·T·琼斯《魂灵捕》都是创造了结合更新的电脑技术的作品,动作采集到三维动画,作品不仅在意念上越走越远,同时也体现了舞蹈艺术家和技术工程师更为紧密的合作,对高新科技的敏感。
欧洲在舞蹈录影上的发展似乎更加多元,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德国皮娜·鲍希的舞蹈录像更是充满反思的沉重和戏谑的力量。80-90年代英国BBC中心的舞蹈频道制作的大批舞蹈录像作品,是舞蹈电视历史上的里程碑。不但促成了不同艺术家的合作,产生了风格多样的作品,也让大众集中认识了这个新鲜的种类,也使舞蹈录影走向成熟。其中像《男孩》《反转》《清一色男人垂死梦》《手》《暴风雨》等等作品,涉及到各种年龄的人群、社会问题、爱情、传说、抽象理念、动作游戏等等。这一大批的作品对于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也提供了研究舞蹈录像风格特性的重要文献。
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电影节更是推动了舞蹈录影的发展。美国的舞蹈电影协会(Dance Film Association)的Dance on Camera艺术节、德国的科隆舞蹈电影录像节、洛杉矶西部舞蹈影像艺术节(Dance Camera West)、加拿大的舞蹈电影节、英国的“荧幕上的影像”(dance on screen)艺术节、荷兰世界舞蹈电影节(Cinedans Amsterdam international dance film festival)、挪威、阿根廷、西班牙都有诸如此类的舞蹈影像艺术节。其中以维也纳世界音乐中心为基础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赛IMZ最为著名,从1990-2002年分别在法兰克福、里昂、科隆、摩纳哥等地举办过舞蹈影像比赛,并发展出摩纳哥舞蹈录影论坛(Monaco dance forum)等等系列,成为世界巡回举办和展示的舞蹈录影艺术节。
虽然舞蹈影像的制作和活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其技术的发展以及舞蹈影像作品的文献资料却是凤毛麟角。《电影和录像中的可视化舞蹈》——主编朱蒂·米托玛整理出这样一本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囊括了舞蹈录影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从大制作到低成本,都在这本书的视野之内,包括早期的先驱人物作品,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可视化的范围”,不限定于舞蹈录影的作品意义,而是把歌舞电影、舞蹈纪录片都包容进来,也不失为一本详尽的资料。其中又介绍了书中所列作品的制作背景和流程,可读性极高。
《舞蹈电影和录像作品指南》则是Towers,Deirdre发表于1990,其中的作品和名字术语,都已过时,但是超过2000部的舞蹈电影录像作品的记录文献,却具有珍贵的资料性和使用价值。美国《为录影而舞蹈——舞蹈电影录像指南》则是Spain,Louise主编作品。台湾焦雄屏著的《歌舞电影纵横谈》也是详实的记述和分析了好莱坞歌舞电影的类型发展和时代意义。
舞蹈录像的制作教学,在西方的艺术教育当中,很早的存在于艺术系中的视觉艺术或是影视制作当中。至今在综合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学科当中,已经有颇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详实丰富的资料咨询。2003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博士丽莎·玛丽·纳格尔和约翰·克劳福德来到广东亚视举办舞蹈录影制作的工作坊,对于中国这方面的教学亦有建设性和拓荒性的贡献。两人在舞蹈影像创作实践上不仅涉及颇广,同时在理论建设上同样具有完整的体系,其中的理论内容包括“互动空间”、“生命模式”,在此基础上更是探讨了关于人性和技术、身体和虚拟之间的关系,对于不断数字化的年代和舞蹈创作无疑也是某种迫切及时的反思。短短的两周时间,从舞蹈录影艺术的渊源流变到实际操作,都进行了快捷的普及和交流。他们在加州大学亦有11周严密科学的舞蹈电视课程,舞蹈电影和录像的认知、作品的观后感、从舞蹈电视编舞、舞蹈录影脚本的写作、分析舞蹈电影和录像的镜头语言、学习设备和剪辑、完成作品等等,有很多文本和资料可参考。在中国内陆空空舞室的舞蹈多媒体实验、文慧工作室的影像剧场、山东凌云焰工作室的舞蹈影像以及金星的多媒体跨国合作之后,北京舞蹈学院也首次开设了舞蹈电视专业,我们也在准备迎接一个舞蹈的数字影像时代。
三、大众的舞蹈数字化娱乐
20世纪90年代中国跳舞毯的狂热潮流,几乎达到每个人都需要一张塑料制成的,带有简单传感器的脚印图。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的跳舞梦想,曾经羞于见人的舞蹈训练过程,完全可以在无人的家中完成,然后到公众场合充满自信的展示,不再在一群拥挤的、汗流浃背的群体中间挣扎着减肥和锻炼美感,而是独自享受卡路里的消耗,就像在黑暗中跳舞一般。跳舞毯借助了一个简单的制品,看到了所有人跳舞的力量,流行的力量。然后来自日本的大型舞蹈游戏街机亮相世界,著名的舞蹈街机制作商科纳美公司(KONAMI)研制出诸多的舞蹈游戏,例如“舞蹈舞蹈革命(Dance dance revolution)”系列之独舞版本、对战版本、“曼波舞蹈”、“舞蹈狂热”系列、“80年代”舞蹈节奏、“啪啦啪啦天堂”等等种类繁多、而又分类精细的游戏街机,包括按照舞蹈音乐又有浩室、电子、放克、放克爵士、嘻哈、雷鬼等等,舞蹈人物多变,节奏复杂,游戏的界面色彩花哨、角度多变、热闹非凡。
许多青少年在复杂的脚下变化的同时加入了诸多的手臂和躯干的动作,在游戏现场,如果是对战的模式,气氛也颇为火爆。这种被动跟随电脑指示舞动到主动的进行加工创作,完全是人本的某种改变,舞蹈创作成为了某种本能的反映,从手忙脚乱、受制于高难度的节奏和步伐变化,到不满足于征服和完成动作,而是加上了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增加了机器之外的难度,准确的说,是乐趣,创作的乐趣。
随着韩国街舞和流行文化的大举复兴,韩国的“爱舞”网站推出了著名的三维动画人物舞蹈播放器、街舞教学和舞蹈桌面的系列,人物制作精美,这款软件也是一款舞蹈教学软件,其中不仅包括了街舞,MTV的明星歌舞,老式迪斯科教学,更有芭蕾、拉丁等不同舞种的教学。但我们更愿意把他当作游戏软件,软件极尽了娱乐的功能,各种搞笑的人物像小熊、方块头、甚至星球大战的外星人和蜘蛛侠都跳起芭蕾和街舞,我想即使心情再坏,看到这些可爱的家伙跳舞,也会开心的不得了。
这些舞者不厌其烦的重复动作,可以慢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并且动画人物带有韩语的动作解说。舞者跳舞的场景可以自由转换成地铁、舞厅、城市街头、舞台等等。而且按照音乐电视中流行舞蹈的完整套路进行教学。多达一百多套的舞蹈组合,三十个舞蹈人物,十几种舞台背景,而且付费之后,可以更多的更新下载。在“爱舞”网站的舞蹈软件有些名气的时候,网站的互动/无限制下载就变成了会员制,付费下载新的舞蹈段落和舞蹈人物,包括舞蹈背景等等。按照商业化的路线扩大和稳定。舞蹈游戏有时也是舞蹈形象的推广。中国的方面也及时做出了反映,官方网站与之合作,并推出了超级舞者的汉化的本土舞蹈游戏,如网络版本的键盘操作的跳舞毯对战游戏。
许多著名的舞蹈演出,比如“大河之舞”的网站也推出了踢踏舞的舞步记忆游戏。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游戏的普及,舞蹈也在通过全新的形式接近大众,通过全新的媒介和大众对话。
舞蹈视频游戏无疑是在对抗某种现代社会慵懒的生活习惯,相应的使用肢体动作的视频游戏也由此展开。人们在电视机和单纯手指操作的视频游戏面前慢慢失却了运动的机会和欲望,并且在跳舞机和跳舞毯风行之后,最近索尼公司又推出了“眼睛玩具”系列,更是把传统的手柄控制游戏带入了通过摄像头感应,肢体动作来控制的新领域。“眼睛玩具舞曲”舞蹈游戏包含了从60年代到21世纪的25首舞曲,从视听上满足了不同的消费者。
四、舞蹈教育创作模式的数字化——舞蹈教育和创作软件系统
舞蹈教育软件
舞蹈教育软件与舞蹈游戏、舞蹈动画同时并存的还有舞蹈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动画技术、三维制作软件的大量出现,舞蹈软件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其中以位于加拿大的“信条互动公司”开发出的软件最为瞩目,出现了“舞蹈形式”、“生命模式”教学和制作软件,“动作采集”的硬件系统等等。人们对于舞蹈本体——创作的认识也有了更为全面和便捷的方式。特别是在舞蹈教学上,从早期的使用电脑自动和人工操作结合的机械化设备,来提高和训练舞者的身体以及舞蹈技术技巧,包括对软度、开度以及力量,同时包括对于旋转、跳跃等相应训练机械。一直到今天“舞蹈形式”舞蹈软件的出现,使舞者在身体训练之外,去认识舞蹈的方面,更为全面和立体。“舞蹈形式”的软件其实是某种三维、可操控的舞蹈动作分析教学软件,其中又包括了像“芭蕾动作”“现代舞动作”等等的舞蹈软件类别。
“芭蕾动作”软件通过三维人物采集、集中了俄罗斯芭蕾学校、英国芭蕾学校、意大利芭蕾学校的芭蕾动作语汇、提供了不同的动作风格、以及最基本的芭蕾技术,甚至包括了芭蕾的经典剧目,如在MIDI音乐伴奏下的睡美人、吉赛尔、天鹅湖等等。舞蹈学生、舞蹈教师和任何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软件,运用软件中的镜头推拉、旋转、平移、俯仰,可以深入的认识动作、学习舞蹈,并且进行动作分解重放,不同舞蹈风格的比较。“现代舞动作”舞蹈软件更是集中了当代的,新型的现代舞技巧动作风格。在互动的动作学习同时,还提供了舞蹈历史学习、可抒写的舞蹈心得和舞蹈评论,以及简单的舞蹈编排的软件功能。相关的舞蹈软件不仅仅适用于舞蹈动作学习和编排当中,更是深入到了舞蹈解剖学的教学当中,使用三维软件观察人体结构、关节、神经、肌肉、以及在舞蹈运动当中身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
相关的舞蹈软件不仅仅适用于舞蹈动作学习和编排当中,更是深入到了舞蹈解剖学的教学当中,使用三维软件观察人体结构、关节、神经、肌肉、以及在舞蹈运动当中身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相关的舞蹈教育软件不仅仅适用于舞蹈动作学习和编排,更是深入到了舞蹈解剖学的教学,使用三维软件观察人体结构、关节、神经、肌肉、以及在舞蹈运动当中身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一切都通过鼠标的控制,逐层的分析和观察,每一部分都有详实的注解。学生们可以直观形象的了解身体,来巩固对于舞蹈解剖学与区别知识的认识和记忆,相对与原来的模型教学,三维动画的平台和互动的操作界面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对于舞蹈解剖学,对于舞蹈医疗同样是最为形象的教学方式。其中比较有名的三维软件“麦克明3D解剖”,“互动实用解剖”可以使用3D的分层/旋转控制,文字和真人视频的注释,从骨骼、肌肉、神经,任意逐层添加、剥离,互动、全面的学习解剖学。
舞蹈教育软件的另外一个代表作品,是利用MacromediaflashMX软件制作的交互式的教学光盘。BEDFORD互动研究公司是这方面的业内先驱之一,已经致力于数字化舞蹈教育15年之久。像杰奎琳·史密斯·奥塔德教授和BEDFORD互动研究公司研制的玛莎格莱姆技术CD-ROM教学和独舞动机编舞训练CD-ROM,都是使用了MacromediaflashMX制作技术,利用Macromediaflash播放器,通过各种角度的观察来学习舞蹈。和“舞蹈形式”不同,CD-ROM里的内容不是三维人物的操作,而是真人演示,播放器里呈现交互式的界面,比如“独舞编舞训练”软件当中,界面里呈现影像控制(快慢速度),节奏控制,模式控制(观赏和教学),每个训练附有讲解,空间时间的变化,更有拉班舞谱的图解。学习者通过不断点击,运用多种功能的控制键,了解编舞的技法。按照杰奎琳教授的话,舞者用鼠标在学习和跳舞。
舞蹈创作软件
“生命模式”则是更为复杂的舞蹈人物制作、动作排列组合、舞蹈自由编排的制作软件。相对在“动作采集”系统下的软件操作,“动作采集”是通过传感技术,在舞者身上的关节点上,粘贴具有弹性的传感器,在采集摄影棚中,通过多台摄像机的全息摄影,把采集到的人体动作传输到电脑中,然后通过多种三维软件和“生命模式”软件进行创作。在“生命模式”软件中,有着视频非线编辑的相似界面,编辑者可把动作采集的素材放在时间线上,自由拖拽,复制粘贴动作,甚至可以重新组合不同的身体部位,编舞家就可以通过查看动作素材,尝试出舞蹈作品无数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内置的镜头语言设置场景。三维艺术家和实验舞蹈艺术家,更可以在动作采集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许多以人体动作为主体的异类形象。加州大学欧文学院的舞蹈教授丽莎·玛丽·纳格尔是在“生命模式”实践和理论中的重要人物,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她运用“动作采集”系统和“生命模式”对于社区内的普通人进行了日常动作的采集和重新编排。最后的成品为一个虚拟的城市,虚拟的舞者和市民在游走生活,影像从纽约的高楼上投射到地面,行人们俯视者自己的影像,熟悉而又陌生,一个一个城市中的城市,一个从动作采集而来的令人反思的自己。
“生命模式”对于重新认识动作,去认识和把玩身体语言、身体结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同的舞蹈动作可以以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出现,完全不同的编排规律出现,我们在更大的程度上要去超越自己的想象,赋予这种想象以独特的舞蹈生命形态。
许多现代舞编导像默斯·堪宁汉,比尔·T·琼斯等都曾和技术亲密接触。默斯·堪宁汉更是在电脑编舞、LIFE FORM、互动表演中走在时代之先。和这些编导合作的是由保尔·恺撒创建的“河床”公司,凭借他们的奇思怪想和精湛的电脑技术,在多媒体互动演出,网络互动表演中制造了一批批惊世之作。在舞蹈技术的领域,无法不提到他们的贡献和卓越的想象,以及影响深远的作品,像《手绘空间》和《魂灵捕》等作品。
互动表演软件
“互动空间”则是基于多媒体的技术环境,强调舞者在技术环境设置中的行为反映和实时的状态,强调人和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论。在多媒体的环境设置中,人体与音乐、镜头、电脑、投影等发生多种关系,其中有偶然发生的影像效果,也有预先设计好的影像互动。而且,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效果都是在研究舞蹈影像软件之后,才进行编排的。
“伊莎多拉”软件,就是这样一款软件,由乔伊卡·乔尼克斯公司(致力于互动表演和软件开发,同时拥有自己的表演团体)开发的软件,称为“绘画式建构规定性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操作和转化现场拍摄的影像,并通过各种媒体的混合,现场编辑,和现场表演者之间发生关系。这种视觉“环境”具有浮雕化、边缘化等等一般的滤镜效果,类似绘图软件photoshop里面的特殊效果。舞者通过实时效果软件,在屏幕上会出现不同的形态,舞者的形象可能很抽象,只看到一群点阵的移动,或是线条的移动。舞者的运动和影像滤镜发生微妙的关系,动作的拖尾、隐没、变形和现实的动作形成了有趣的双人舞,从而进一步的产生出反思的意义,在动作和技术、人和机器之间、人和另一种形态的自我进行着相互的观察,进行着新鲜的对话。“伊莎多拉”同时可以控制传感系统和音乐变化,在作为舞蹈软件开发之后,更加广泛的被运用于音乐互动的表演当中。
苹果的互动软件maxmsp和jitter的联合使用,功能更为强大,实时的效果更为多样,舞蹈人体动作的关系也更为多元化,具有更多和舞蹈合作/开发和实验的可能性。随着无线摄像头/自动追踪系统控制的摄像机的开发,一些艺术家也使用这些技术和硬件设备,来追踪舞者的姿态,同时实时捕捉到电脑当中,附上特效。很多艺术家也使用VJ(视频操控者)的软件,例如GRID Pro/Elektronika. Live/Motion Dive/Resolume等等,来进行现场的舞蹈互动创作。
舞蹈现场性体验性通过大众的电脑操作,转换为可无限重复,多角度,可调试的数字性。舞者的形象和动作也通过数字化处理转换为数据,成为像素和数字的采集积累,具体的身体逐渐转化为抽象的图形。舞者穿上相应的传感设备,通过电脑控制台,还能够有灯光的明暗/音效的变化。
舞蹈的网络阅读和网络互动
网络舞蹈的发展借助于动画制作,互动网络艺术的影响和网络速度的大幅度提升。网络咨询和交互则是适应和满足了舞蹈观众和爱好者,甚至成为专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方式。
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形象宣传和提供与观众交流窗口。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网上提供教学,提供大量的网上舞蹈资源。提供观众参与创作的互动界面,改变创作观念。利用网络传输进行远程舞蹈的现场创作。网上舞蹈的模式集合了讨论舞蹈、观看舞蹈、学习舞蹈、创造舞蹈等多种交互功能于一体,体现了全新的接触舞蹈的形式。
在线服务的发展,世界上的各个知名或是不知名的团体都可以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舞蹈,散播自己的舞蹈影像,无论是皇家的芭蕾舞团,还是当代的小型舞团,无论大型的舞蹈节宣传,还是个体的作品展示,网络成为了一个平等的活跃的表演空间。“舞蹈之声”、“伦敦舞蹈”等网站都存有一定的当代舞蹈家的舞蹈作品片断。
舞蹈作品的片断和舞蹈教学的片断在网上颇为流行,“另类爵士”则是以不断更新的舞蹈组合片断吸引着舞者和学习者的兴趣。舞蹈网站“电子芭蕾”,也曾经用简单的三维人物不停地重复每一个基本的芭蕾动作,比如“擦地”、“小跳”、“大跳”、“半蹲”等等,更像是一个形象化的电子芭蕾舞蹈字典。中国多数舞蹈网站也逐渐开始舞蹈视频的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服务。例如中国民间创办的舞蹈网站“舞影”,在1999年就开始提供real流体形式的在线观看,其中有中国著名舞蹈人物的视频采访片段,舞蹈电视原创作品展示等等。
网络舞蹈以流媒体(舞蹈作品),以过去时的状态,进行网上传播交流互动之外,还有实时当下的呈现,还有进行状态的跟进。很多观众对舞蹈排练很感兴趣,舞者也在期待着某种了解。所以无论是作品的需要,或是魅力的噱头,很多舞团的排练场安装着摄像头,网络实时在线播放着舞者的排练。这些令我想起了曾经路过的一个网站,网站上可以24小时观看纽约广场某个角落的场景。上班族、车辆、游客、日复一日的生活,摄像头平静的展示着生活的脸孔,没有表达,波澜不惊,网络的舞蹈和心灵,只有你在观看和关心别处的心灵。
互动和数字化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企图改变观众的审美关系,以极端的自我去争取最大的民主创作,企图放弃所谓的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观赏,还是创作,主动,还是被动,网络舞蹈的主要的焦点放在了“分享”或是“共享”。共享资源,共享创意,共享记忆和情感,共享过去和生命中的某一刻。允许观众的情感经验和灵感的介入,在共同主题之下的某种分享。笔者在99年参与的杜赛尔多夫舞蹈剧场的作品“卡夫卡研究”和后续作品中,也是通过在舞蹈团体的网站上大量的公开排练计划,排练内容和进程,通过论坛采取网民的意见,不断的改进作品。“舞蹈编舞论坛”是国外的一个编舞互动的论坛,在这里面大家可以学习编舞的一些方式,同时会提出具体创作的想法,在线的网民可以接龙的方式继续,不断扩充作品。
舞蹈资源的整合与发布,也是网络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亟须建立较为完整/专业/成熟的数字化舞蹈图书馆,舞蹈数据库,舞蹈资源目录的检索,包括舞者的资料库,编年类别的舞蹈作品介绍,视频下载,网络教学,使舞蹈教育不仅成为开放和公开的,更使舞蹈教育的内容具有了多元化和交互性。
远程舞蹈创作是基于网络在线播放和远程传输技术之上,使几个不同地域同时发生的舞蹈表演发生关系。现场投射的远程影像和现场表演的当地舞者,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发生了某种错变和重组,远程舞蹈虽然运用网络宽带传输,但艺术家们更愿意用来思考传输影像的形式,追问舞者现时的发生,追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表达是否还那么真实和可信,我们再次怀疑和质问着自己。
“飞翔的木偶”网站是一个SHOCKWAVE格式的互动动画网站,互动艺术家尼古拉斯·克劳斯早期的主要作品都是围绕着舞者的形象和舞蹈的形式感去创作的。像“月亮部落”“苦行僧之花”“连奏”,舞者的轨迹和动作始终都跟随着光标的移动,光标的点击位置的改变而产生新的场景、队形、节奏、背景、进行即兴的编舞,甚至产生不同的音效。
动画互动的舞蹈从线条、平面两维到立体的三维全景,互动的场景越来越真实,不久的将来,网上的参与者只要穿上传感服装,带上数据手套,通过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的交互与感知,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舞蹈的快乐。
本篇文章是在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基础之上,同时在大量舞蹈多媒体实践当中整理探索出来,同时也希冀能够引发出舞蹈新媒体的学科建设,并为舞蹈新媒体学科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构架。随着舞蹈新媒体的开发,他会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学科,无论是学科的理论建设和研究,还是舞蹈新媒体的开发创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极大的产业空间。
舞蹈新媒体在舞蹈本体的基础上,是一门积极合作,多功能的学科。走出去发现空间,舞回来发展天地。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电视班的设立和实验,无疑是从舞蹈数字影像入手的一个实验,也是舞蹈新媒体中重要的种类和主科。舞蹈数字影像的范围也宽泛的涉及了舞蹈电影电视,图片,舞蹈视觉宣传,舞蹈影像历史,剪辑,镜头编舞,舞蹈影像文献,舞蹈动画,舞蹈演出中的视频制作和操作等等。舞蹈新媒体同时面临着中国最丰富的舞蹈资源,现当代舞蹈最前沿的探索和民族民间传统的丰富遗产,两者的结合无疑也是这门学科具有的无限前景和价值。
文章发布部分有效的资源,提供给大家研究,尤其对舞蹈新媒体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学生,分享发问,创作传播,一起来开发这门全新的学科。
(责任编辑注:文章转载时略有删节。)
【参考文献】
[1]舞蹈录影艺术节资源
www. videodance. org. uk
www. dancefilmsassn. org
www. sk-kultur. de/videotanz
www. monacodanceforum. com
[2]舞蹈教育软件资源
http: //www. charactermotion. com
http: //www. dance-interactive. web. com/
[3]舞蹈科技与表演艺术
http: //art. ntu. ac. uk/performance_research/
[4]舞蹈娱乐游戏资源
http: //www. konami. com/
http: //idance. co. kr/
[5]舞蹈书目资源
http: //www. dancebooks. co. uk/homePage. 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