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舞蹈之间的差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东方看手,西方看脚. 东西方舞蹈截然不同.它们一个注重手的多姿多彩一样,一个注重脚的千变万化。首先;西方舞蹈代表 芭蕾舞 ,芭蕾舞的技术,尤其是腿脚的功夫。开,绷,直,立、轻、稳、准、美,芭蕾的八大美学原则,形成了内聚上提,放射型的用力方式,飞升彼界,轻灵飘忽的动势体态,及几何形状的动态形象。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表演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演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舞的基本要素。这种足尖站 立的技艺,把芭蕾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 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芭蕾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音乐 性的发展。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弗拉明哥舞铿锵有力,脚法细腻多变。东欧民间舞蹈玛祖卡、高加索舞蹈,脚下功夫实在了得,热血沸腾,轰轰烈烈;欧洲地区以后衍生的宫廷舞、小步舞、探戈、狐步,强调人腿的复杂与情感变化。足球之邦拉美诸地,由于殖民混血的结果,使人民在下肢舞蹈的变化中,更是发扬光大;印、欧、非混血产生的桑巴舞、恰恰,脚法眼花缭乱,激情洋溢。
其次;东方代表的中国舞,纠缠于演员上半身,臂、肩、脖颈,眉眼,上身上肢,柔软反复,表露无遗。东方舞尤其是中国舞柔中带刚,刚中有柔。需要舞者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到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综合因素影响,以及受舞者表演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 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所谓 心、意、气 ,正是 神韵 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传神的工具 、而眼神的 聚、放、凝、收、合 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 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总之,东西方舞蹈演员在骨子里流淌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情。西方舞蹈文化的豪放与浪漫让人热血沸腾,而东方舞蹈则带给人们的是含蓄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