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时中国的基础教育里,由于现行教育体制及主观意识的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上很不完善甚至完全忽视,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的残缺。残缺的素质教育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在中学开展舞蹈教育、开设舞蹈课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学舞蹈教育、舞蹈课
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有节奏的人体动作造型,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已能挖掘的历史资料中,人类在原始阶段,甚至是还没产生语言之前就已经学会使用舞蹈(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所以说,舞蹈是人类与生具有的一种能力或是爱好。它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人类文化艺术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以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过程中,美育的特殊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所颁布的“决定”中所说:“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美育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多。常见的有音乐、舞蹈、美术等。而舞蹈作为其中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作用。舞蹈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从人体出发,融音乐与美术于其中,通过全身的配合,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空间意识的适应等,使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使学生用身体感受和开启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舞蹈教育对学生身体的锻炼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可以健身,增强人的体质,还有其独特的娱乐、审美作用等等。舞蹈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是其他科目不可替代。
然而,在现时中国的基础教育里,由于现行教育体制及主观意识的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上很不完善甚至完全忽视,使得舞蹈教育仅仅占着极狭小的位置和空间,甚至只是少数人才能获得的一种特殊待遇,绝大部份的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舞蹈教育仿佛处于一种游离状态,与我们若即若离。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的残缺。残缺的素质教育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在中学开展舞蹈教育、开设舞蹈课是势在必行。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舞蹈教育的自身特点,中学舞蹈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中学舞蹈教育应以舞蹈课为主要手段,辅之以团队活动等其他形式。
以往大部分学校仅仅以一个舞蹈队的形式就“完成”了学校的舞蹈教育。于是,接受舞蹈教育就成为了少数舞蹈特长生的“专利”。然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接受舞蹈教育、享受参与舞蹈、感受舞蹈魅力的权利。在中学开设舞蹈课已经迫在眉睫,以此弥补以往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通过简单,基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支配身体,用身体传达自身的优雅气质。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课的教学可以发掘、选拔具有舞蹈潜能的人才,辅之以团队(舞蹈队)活动形式,因材实教,针对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行额外辅导,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为他们以后长足的发展打好扎实基础。全面发挥特长生的作用,将带动更多的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校舞蹈课的发展,将会更引起社会各界对舞蹈教育的重视,从而把舞蹈教育推上一个全新的局面。
2、中学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应以提高素质为主,培养技术能力为辅。
素质教育讲究的是“潜移默化”,艺术教育,它的本质首先是培养人,所以,中学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高素质、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逐渐形成独立、自信的个性为主。因而,中学舞蹈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的基本技能,不过分强调对学生技术方面的要求,不过分要求学生腿踢多高、腰压多软,只在适当的范围内对学生身体的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使学生在协调力、创造力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方面得到训练与提高。
3、中学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民族民间舞、舞蹈名作赏析为辅。
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实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的系统支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严谨科学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和身段训练,并适当掌握民族民间舞组合,舞蹈创作技巧等知识技能。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形体训练,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动作韵律、不同体态中了解我国的各民族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增加舞蹈作赏析的内容,通过视听刺激,提高其艺术修养。舞蹈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向活动,创作者“情动而辞发”,欣赏者“披文而入情”,欣赏者要在流动的形象中,在形式感知的同时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从而体会高层次成正比的艺术素质。
4、中学舞蹈教育,应注重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设计生动的教学形式、新颖的结构,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舞蹈基训很严格,压腿、劈叉、踢腿、擦地枯燥,而且又累又痛,时间不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甚至会逐渐消失,并为一种厌烦的情绪代替。因而,要在精心研究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优美的教学情境,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将舞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不同情况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情绪,以持久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在紧张、明快而又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完美达到舞蹈课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