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举行的中国青少年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选送的群舞《壮族大歌》,以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荣获了创作和表演两项金奖,这一殊荣充分表明了广西艺术学院附中在狠抓表演、教育、编导等学科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也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质朴的原创性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族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殊支系。其歌谣艺术是我国民歌文化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向外界展演时,世人无不为之惊叹。是近来颇受人们关注的“文化之乡”,而且在民间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黑衣壮人曾豪迈地说:我们生长在石头缝里,山歌伴随着我们成长,山歌伴随着我们创业。
青年编导李紫君、刘滨在深入黑衣壮人的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到了黑衣壮人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那种自信乐观和坚韧不拨的民族精神,感悟到了黑衣壮人的人生真谛,按捺不住创作的激情,催生了《壮族大歌》这一舞蹈作品。编导以扬弃的态度,确立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以意象为构思,以感知为基础,以想像为手段,以写意为方法,艺术地集中概括、升华和浓缩了黑衣壮人的情愫和个性,以黑衣壮人清纯甜美、高亢激越的《壮族大歌》为音乐主线,在起伏跌宕的歌声中,营造了非常真切质朴的生活情境,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反映了黑衣壮人在当代艰苦创业的真实情景。
《壮族大歌》根植于黑衣壮人的真实生活,民族特色浓郁,情调别致。作品鲜明真实的原创性,透视出了人性的光辉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民族舞蹈创作应当大力提倡原创性,不要重复别人,模仿别人的创作风格与样式,更不要重复自己,变相或改编自己的旧作,只有原创性的作品,表现民族精神的层面,才是新美的;只有原创性的作品,才更具有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舞蹈是一门长于抒情的艺术,以肢体语言的流动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张扬性格,因此舞蹈艺术美学的基本特征,不是生活的再现,人物的复写,而是以表现性的手法,把人物内心涌动的情感形态外化成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所以我认为原创性的核心因素,应该是艺术个性的创新,美学意义的阐释和升华。《壮族大歌》的创作实践,使我想起了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鲜明的前瞻性
《壮族大歌》在创作理念上,具有较深远的前瞻性。编导为了准确、真实、深刻地表现黑衣壮人的生活,大胆而明智地借鉴运用了现代舞的结构原理,形式构建的程序、语言组合的技法、空间节奏变化的对比等艺术技巧,讴歌了黑衣壮人的精神与追求,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意境出神入化,形象亲切感人,令人耳目一新。
《壮族大歌》以新奇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壮人舞蹈的风范。作品立意新颖,情深志远,结构分明有序,情感步步推进,个性层层张扬,在欢乐互动、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里,闪烁着生命之光。
灿烂的生命之光飘落着许多触目迷人的亮点,每一个亮点似乎都蕴涵着一层寓意,牵动着你的感觉。比如:一、幕启,开始的那一群黑衣壮青年男女,双臂下垂,右手紧握左手腕,目视前方的造型,高低不同,错落有致,颇有雄浑的气度和雕塑的美感。接着在女领舞者的引导下,展开的一段舞蹈,姿态多彩亮丽,对比新颖俊爽。开篇华彩耀眼,引人入胜。
二、舞蹈中段领舞者的表演,非常投入到位,双膝跪地,双臂前伸,手心向上,柔情缓慢地俯伏下身去,瞬间,猛然抬头,那明澈的眼光里,即刻传递出一种坚毅虔诚的情感信息,心灵感应,沁人心脾!三、领舞者挺起身躯,猝然的提一下腰胯间的裤边、双膝迅速有力颤动的形态,富有个性的魅力;接着她敏捷地跃起并依次轻盈地踩着一排男青年的后背,冲上了最高点,英姿飒爽,放眼未来。我总感到舞蹈织体里,焕发出一股倔劲,让你动情,倍受鼓舞。
四、舞蹈发展到高潮前的铺垫时,群舞戛然停止,领舞者突然出人意外地率先奔跑起来,越跑越快,越跑越激奋,越跑越昂进,感觉到人要飞起来的样子,淋漓尽致地跑出了黑衣壮人的风采、希望与精神。刹那间,全体演员跟随领舞者一起迅跑起来,场面恢宏,气势逼人,蔚为壮观,就像是黑衣壮人的生命之光在喷发,在四射……使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壮族大歌》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在艺术上,也有不足之处,值得商榷。首先,该舞的提裤颤膝的主题动作是利落、雄健而有特点的,但在不同的层面上,再现与强化,尚嫌不够,不同程度地消弱了群体艺术形象的神韵。其次,个别场面的空间调度与变化,显得色彩不够丰富,单调了一些。
瑕不掩瑜,《壮族大歌》仍是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力作。它成功的艺术价值,在于突破了民族舞蹈创作固守的思维定式与传统观念,变革了民族舞蹈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新的整合,创作了民族舞蹈的一种新样式,为舞蹈编导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这一创意不仅带有较普遍的意义,而且有鲜明的前瞻性。这种敢为人先的挑战与创新,是应当肯定和赞扬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