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其实“So easy”
关于一个被我们忽视和怠慢了的舞蹈文化之基础认知和行为能动力。
一、舞的身体—— 唤起身体感知存在: 一向以来舞者需要靠大脑记忆舞蹈形象,然后让身体执行脑中的舞蹈形象,一次次地执行,身体得到了磨炼,渐渐地身体能跳舞了——舞蹈被呈现了。
引导: 认识自身的身体,从心理感受身体,由身体本身直接面对舞蹈,在身体运作中让自身身体的运动状态得到其下的感觉和感受。由此身心体验的交融,渐渐地构成舞者的身体——舞蹈在其中自然流露。
对比: 前者,遗忘的是舞蹈的本体可能性,以一个记忆及形象记忆范畴来统治,身体成为“雇工”。久之,对身体的不能动、陌生感、麻木性,往往使舞者跳了很多地舞、一辈子的舞,却对舞的身体毫无感觉也毫无科学性。 后者,从舞蹈的本体性出发,让身体作为舞的第一性出动于舞,并通过感受、联系感觉,得以“人、身体、舞”三者关系的和谐。如此,即使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也能在舞蹈中快乐、幸福、受益终生。
方法:1、构架舞的本体客观 它的元素为:身体运作,感受、感觉。 即“往返式”跳舞方式,动作回归-身体的样子-对身体的感受-反馈-心理确认-身体再调节。2、身体内在引导及运动方式 身体的内在引导为:气源核-气感-气动-气息-气场。身体的运动方式为:气力-发力-借力(接力)-再发力-“力”的循环 。力的潜在保障:身体-重心-重量-重心转换。
二、舞的意识——唤起潜能触动存在: 我们的舞者,关心技巧、注重技巧,追求漂亮动作,集体无意识的只接受某一种美及审美意识。从作品欣赏到跳舞的方式只知其一,不知多样性;只认动作外部,而不知动作的根源,以及动作是从哪里来的。即使自认为明白了舞蹈,也多流于概念化及教条性。
引导: 每一个舞者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鲜活地且不同的个性,以及对舞不可逃脱的先天因素、生长环境、文化背景下的舞蹈状态。同时,舞蹈应有一个宽泛的人性平台,构成人体语言及舞蹈风景线。所以,关注对舞的意识,让舞的意识引导舞的行为方式,才有可能发现舞者自身和舞的本真,也及对舞的理解。对比: 前者,会让我们逐步地偏离舞蹈之本,让舞蹈越来越窄,让能爱舞蹈的人远离舞蹈、在爱舞蹈的人怀疑舞蹈,舞蹈对人性的关爱以及对身心的良益将不再被人们感知和受用。舞蹈仅成为极少数人拥有的展现手段及价值。 后者,让舞的意识与心灵、内心情结、心理认知、个性特质、瞬时触及点、潜在意识层紧密联系,充分作用,构建舞的人性化。换句话说,舞的身体是舞蹈现象及舞蹈特性,而舞的意识是舞蹈的灵魂及目的。
方法:1、时、空(力)告诉我们什么 分为物理性时空、心理性时空。 它们是客观的,可被分析逻辑,构成利用,转换为主观意识,深入于内在,并抽象事物以及联系互动。 空间是舞蹈视觉的基础——时间是空间的呈现和限制;空间状态相对“有形”——时间状态相对“无形”;时间大于空间-时间须有空间才能呈现;以时间改造空间,把时间转化于空间意识。2、无处不在的信息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现象,艺术创作的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引发自身多情的想象,在主观的推理、演绎下通了事物内在的联系性,构成意象语言、符号的诞生。 信息-发现-产生-想象-联系-构建-变异-逻辑-诠释-放置-意象语言符号。
三、舞的条件——唤起心灵文化
存在: 舞蹈文化中的一个误区:所谓舞者的基础条件和必备条件,仅在“软、开度”;“三长、一小、一高” 的选择和确认,加之不断地仅训练开发所谓的技术技巧,视其为唯一的舞蹈高追求。 舞蹈的人性化特质,舞蹈的愉悦身心之功能,舞蹈深层内在又独特化地对世界、情感、认知的表达方式及语言功能,被严重的唯一化、狭窄化,偏离了舞蹈本质特性和意义,无意识下剥夺了大多数人进入舞蹈,热爱舞蹈、表达舞蹈、享受舞蹈、受用于舞蹈的权力。
引导: 虽然,舞蹈确实存在一些独特的身体条件,以及更适合某一类人群从事专业化的舞蹈表演。但是,即使就这个范畴来面对舞蹈条件,也不是由“软、开度”;“三长、一小、一高” 的选择打头阵,做唯一重点化的选择。而是要开发一颗属于舞者特性的“心”,把舞者需要的文化心理及文化理解作为我们面对舞蹈的重要推动力和可训练的内涵。
对比: 前者,舞者容易因够及不到舞蹈的“高度”而产生无奈的心理,即使练就了的,也易成为舞蹈匠人,而非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舞者。同时,舞者对舞蹈的狭隘认知、理解和体验,也易影响整体舞蹈文化的进程和广大的民众对舞蹈的印象和认知。 后者,让我们本质地认识舞蹈,得以舞蹈深厚的人文价值。同时,提高舞者内在要素的训练,让舞蹈百花齐放,让舞蹈人散发各自独特的舞蹈能量和舞蹈魅力。
方法:1、舞者的特性心态 通过对“心”的文化性设置,给舞者得以“心”的环境构成,以四元素构建舞者特性所具备的特质。 安静-放开-放松-尝试。2、舞者文化理解的条件 舞者认知文化,即要对“心”的文化理解,这是舞者纵深发展和更为开阔的文化意识。以四个文化点出发和仅仅围绕于此,舞者就能构成文化理解。 学会真诚-自觉反思-试着分析-促动交流。
万 素 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