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界

舞蹈界

教育资讯

中国芭蕾舞发展现状剖析:有甜更有苦-舞蹈基本知识

舞蹈界 郑州舞蹈学校 2022-04-06 14:20:57

芭蕾,一种用足尖展现生命之美的舞蹈,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最后遍及全世界。芭蕾在中国也有不短的历史,若从清末在宫廷里表演算起,已经一个多世纪;如果从俄国人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上海开始教授、培育了第一代中国芭蕾舞者算起,也将近百年。

芭蕾舞,从表演形式看,与中国传统审美确实存在很大距离,然而中国人却能顺利接受,百年来从未间断,即便在“文革”那样的岁月,芭蕾舞仍然畅行于舞台,担负起“样板”的重任,成为无数人熟悉、学习、表演的艺术。

芭蕾舞,源自西方,曾经是欧洲宫廷欣赏的文化,进入中国却实现了中国化,一批批中国选手登上国际赛场的领奖台,许许多多中国舞蹈家成为世界各地芭蕾舞团的中坚,一个又一个中国芭蕾舞作品问世,上海和北京都相继举办了国际芭蕾舞比赛;芭蕾舞还曾面向大众,深入厂矿田头,踮起了足尖,表现革命的历史,唤起时代的激情,成为一个外来文化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的奇迹。

今天,面临丰富多彩的演出市场,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中国的芭蕾舞如何生存、怎样发展?正在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保有一片热土 院团不断增加 观众激情不衰

中国的大门对芭蕾舞始终是敞开的,土壤也一直是热的,这是参加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的中外艺术家的一致看法。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新的芭蕾舞团诞生。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已经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90年代,天津芭蕾舞团和广州芭蕾舞团相继诞生,进入21世纪,苏州芭蕾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又登上了舞台,目前,重庆芭蕾舞剧院也在筹备中。作为芭蕾舞的培育基地,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广州等城市的舞蹈学院或学校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甚至向世界输送人才。

“双臂向两侧伸直,伸展长度应当超过身高,从脖子后方最凸起的那块脊椎骨到臀线的长度,与臀线到脚后跟的长度相比,后者应当长出至少12厘米,另外,颈部要长且直,头越小越好。”芭蕾对人体的这些审美要求,使芭蕾舞也成为大量中小学生的课余爱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芭蕾舞培训班应运而生;到了招生季节,你驻足每个招收芭蕾舞学生的学校门口,都会看到父母带着孩子焦急地进进出出,学习芭蕾舞,以芭蕾为职业,也是越来越多的少年的梦想。 近20年来,各国大大小小著名和不著名的芭蕾舞团,都拥向中国,尤其每年元旦前后,外国芭蕾舞团表演就成为城市演出市场的主要内容。中国普通观众最认可的是俄罗斯芭蕾舞,于是,打着俄罗斯名团的旗号也成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场场满座的景象更可以证明,中国观众对芭蕾怀有一份不衰的热情。

国家大剧院开业3年多以来,已经接待了20多个芭蕾舞团的近百场演出,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陈平院长说,世界主要芭蕾流派的知名院团带着自己的经典剧目,纷纷来到大剧院亮相,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观众,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芭蕾演出热,才让大剧院举办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希望借助这一平台,继续推动中外芭蕾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催生更多的优秀表演和创作人才,促使更多的人关注芭蕾事业。

长期面对外来压力 国际比赛转型 选手正向外流

虽说中国芭蕾团体在增加,观众很热情,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外来的压力。从改革开放初直至现在,人才外流始终困扰着国内院团。不过,从前的那种外流,如今已被证明并非都那么不利。芭蕾原本来自国外,中国演员在国外学习、演出,可以提升技艺,扩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舞台的历练,当年那些流出的人才,许多人又都转回国内,或担任主演,或成为优秀的编舞、编导和教授。

近几年,压力主要出自国际赛事。

国际芭蕾舞比赛是芭蕾人才的摇篮,无数的芭蕾明星和编舞家从这里诞生,但是,原来20多个国际著名比赛,由于经济的原因已经锐减,现今还能持续的不足10个,比较有影响的是洛桑、赫尔辛基、莫斯科、杰克逊、瓦尔纳比赛。这些比赛为了吸引选手参加,大多演变成了“签约会”。每次比赛最吸引选手的就是各国名团的工作位置,各团体的代表都聚集在赛场周围,等到选手一获奖,马上就可以签约,商业氛围日益浓厚。“还有什么比一份像样的工作更具吸引力?”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说。

刚刚在首尔国际芭蕾舞比赛担任评委的赵汝蘅非常感慨,她认为,由于中国学校的基础课扎实,所以常常获奖,但得奖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未来的人才。与国外那些著名芭蕾舞团的工作位置相比,中国的芭蕾舞团眼下还缺少优势。近些年,赵汝蘅经常在各国际比赛中担任评委,每次也成了一些中国选手签约外国团体的见证人。

已经在上海芭蕾舞团担任11年艺术总监的辛丽丽也有同感,她说各芭蕾舞团的现状都差不多,后继乏人。不是中国的学校培育不出人才,而是有了人才就外流,不仅是比赛后,其实有的尖子早在学习期间就已经找好了国外的出路。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说,现在中国的芭蕾舞教育水平和编舞水平在世界都是先进的,学生的身体条件、技术水准和相貌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几代。过去在国际比赛获奖是件很轰动的事情,可如今获奖太多了,已经不能引起外界的注意,所以获奖选手不受重视,而国内团体的环境又不如国外,这也导致一些人才最终选择了出国。

正是为了尽量扭转这一不利的趋势,身兼国家大剧院舞蹈总监的赵汝蘅全力促成了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而且担任艺委会主席。她说,指望短期内有所改变当然不可能,但通过在中国的比赛,可以让各国选手逐渐了解中国,他们会逐步发现,这里不但古典芭蕾教育基础扎实,并且编舞水平也很高。此次专门设立了编舞比赛,就是想由此发现编舞人才,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编舞水平,用编舞吸引各国的艺术家。

不尴不尬中求发展 财政支持不足 原创作品匮乏

“芭蕾舞在全世界都属于小众艺术,近些年,由于新媒体新艺术的突飞猛进,芭蕾舞演出更受到冲击,现在欣赏古典芭蕾的观众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观赏芭蕾舞的肖苏华教授这样介绍。其实,在中国何尝不是如此,演出和观众人数毕竟有限,要想完全依赖市场生存根本不可能。作为国家应该保护的艺术,芭蕾舞主要靠政府支持。“这在许多国家也是如此!”肖苏华说。

全国各大芭蕾舞团,尽管名义上有的是事业编制,有的是企业形式,但事实上,各个团体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且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还都属于被保护的艺术。然而,在国家芭蕾舞团担任了15年团长的赵汝蘅却对财政支持深有体会。她说,理论上受到保护支持,可各个团的实际生存状况还是十分艰难的,拼命演出、四处寻求赞助的目的多半是为了基本的生存,为了每个演出项目的财政支持常常要跑断腿。

辛丽丽认为,在上海这样的生活环境里,芭蕾舞演员的收入算低的。而中国也不像欧洲,社会赞助比较少,没有一家大公司肯对芭蕾舞团保持长期的资助热情。另外,芭蕾的经营人才也几近于无,这也制约了芭蕾的发展。

广州芭蕾舞团每年都要为经费发愁,苏州芭蕾舞团主要靠旅游项目维持生计,天津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的演出也不充足。

许多舞蹈家认为,中国芭蕾舞的现状有些不尴不尬,名分很高,但实际发展却很艰难。在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方式是,政府对芭蕾舞团给予基本且充足的支持,包括演职员的薪酬、运营经费、创作新剧目的资金,此外,院团要争取社会赞助,尽量赢得市场效益。“政府支持并不意味着不讲经营性,关键在于充分的财政拨款后要有具体的演出要求和指标。”辛丽丽说。

中国芭蕾最缺的是原创,几年才有一部问世,排练一部新作起码800万元,还未必有市场,像《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样有市场效益的作品少之又少,所以各团都喜欢演经典,即使经典也必须是人们熟知的作品,稍微生疏一些的都卖不出票。“缺少原创还在于编导人才奇缺,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在欧美的芭蕾演出中,现代芭蕾的比重很大,而在我国,现代芭蕾的表演、编导就更稀缺了,也没多少市场,至今尚未发展起来。”肖苏华说。

现代芭蕾在中国没市场,也缺人才,但2008年北京还是成立了一家当代芭蕾舞团。政府对他们的支持主要是项目拨款,而演出市场基本在国外,每次出国巡演还能赚钱。“我们属于‘墙内开花墙外红’的那种,只能着眼于未来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团长助理王超说。

中国现在学芭蕾的人数众多,芭蕾考级也很盛行,光环似乎很耀眼,可这与专业表演几乎无关。“芭蕾考级的学生能考上专业演员的基本是零。在校的芭蕾舞学生中,特别优秀的也不多,而且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专业芭蕾是件很苦的事情,如今的孩子,谁还吃得了这份苦?”肖苏华感叹道。看来,舞台芭蕾表演的盛衰与社会的学习激情不存在因果关系。

国家大剧院举办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让很多艺术家看到希望。“假如能坚持办下去,中国就会成为芭蕾舞的国际重镇,通过人才、作品的汇聚,推动中国芭蕾舞的发展,不仅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也会大有前途。”舞蹈家赵明满怀信心地说。


郑州舞蹈中专学校郑州市舞蹈艺术学校郑州舞蹈中专河南艺校3+2大专河南舞蹈五年制大专郑州舞蹈学院有舞蹈专业的中专学校郑州有哪些舞蹈中专学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或网友推荐,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