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舞蹈的独特魅力已经倾倒了众多海外观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众多港澳舞蹈家更是强烈希望通过中国舞蹈,让港澳地区的年轻一代更多接触、了解和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久前,记者就当下中国舞蹈在港澳地区发展空间的话题,与一批港澳地区的舞蹈家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为发展中国舞所做出的努力以及面临的问题。
“香港的群众艺术发展状态很好,尤其在回归祖国之后,很多基层的社团、学校一直都在致力于弘扬和推广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广大市民是希望接受民族舞蹈文化的。”香港舞蹈联会主席陈起馨清楚地表达了香港群众对中国舞蹈的需求。“我们一直在做中国舞的推广工作,香港有很多基层舞蹈团体都在做,而且也有中国舞考级,每年大概有5000人参加考试,在香港已经坚持了十几年。”香港舞蹈总会顾问、香港舞蹈联会顾问陈宝珠也向记者介绍了她了解的一些情况。尽管有强烈的群众需求和舞蹈家的努力推广,但两人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舞演出在香港舞蹈演出市场的份额却只占到10%左右,与他们所期望的目标相差甚远。而在澳门,同样存在中国舞艺术明显弱势的现象——舞蹈比赛项目往往都是拉丁舞、爵士舞或现代舞,中国舞演出和比赛较为分散,很少受到民众集中式的强势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香港舞蹈联会副主席罗耀威认为,最大原因是由于港澳地区广大舞蹈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舞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甚至对中国舞的概念都十分茫然:“很多年轻人甚至简单地认为,拿条丝巾拿个扇子摆一摆,就叫中国舞。”香港舞蹈总会主席郑伟容对此分析说:“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澳门青少年对包括中国传统舞蹈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够,大多数专业舞蹈团也受西方舞蹈艺术思潮影响较大,对中国传统舞蹈、民族舞蹈认识比较肤浅,年轻人的创作和表演更多以表现自我为主,喜欢追求技巧和时尚形式,因此中国56个民族虽然有很丰富的舞蹈文化,但在香港的舞蹈艺术圈内却还没形成主流的文化观念。”澳门舞蹈协会主席邓锦嫦则从另一角度做了补充阐释,她认为,中国舞文化内涵比较深刻,技巧训练难度大,需要学习足够长的时间后,才有可能掌握、领会其中的魅力。而港澳舞蹈艺术的专业教育领域相对薄弱,许多年轻人是在中学阶段才开始接触和学习舞蹈的,因此在中国舞的学习中较难激发艺术追求的热情。
面对这种情况,曾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要演员,后来赴港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并参加过各类演出评奖活动的舞蹈家薛菁华深感紧迫,她大力呼吁必须加强对港澳地区年轻舞者的深入培养,因为“年轻人是舞蹈艺术的种子”。与她一样,当下港澳舞蹈家大都认为,港澳舞蹈艺术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先让两地的年轻人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舞。
如何采取措施推动港澳年轻人深入认识中国舞?众多港澳舞蹈家表示,积极创造机会,让港澳地区的年轻人观摩到更多中国舞蹈精品,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这不仅包括内地的中国舞蹈精品应继续扩大在港澳地区的演出市场,也包括让更多港澳地区年轻人进入内地参加各种中国舞蹈作品比赛和展演活动。香港芭蕾舞蹈学校校长邓孟妮认为,中国舞的文化内涵深刻其实是最大的优势,只是这个优势目前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她告诉记者,由于情感上的接近、舞姿和程式的优美、舞台呈现与道具服装的精致漂亮,内地中国舞的精品力作在港澳地区很受欢迎,例如《云南映象》《千手观音》等,到香港演出都很卖座。“只要把真正精美的中国舞多多地呈现在年轻人面前,中国舞本身的文化魅力完全能够把年轻人吸引过来。中国舞里有太多好东西,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呈现它,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了解它。”
同时,部分港澳舞蹈家提出,在此基础上,还应将年轻人的认知兴趣发展转变为专业意识,大力培养本土的专业人才。为促使澳门舞蹈艺术专业与普及相结合,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艺术总监应萼定在2005年就开办了舞蹈专业班,迄今为止举办了3届,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他认为,没有专业引领就无法提升中国舞在港澳地区的发展,应当在认识舞蹈规律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特色来培养本地人才。考虑到港澳地区人种、语言、文化类别众多,文化融合也是当下的大趋势,部分港澳舞蹈家认为,港澳地区的中国舞创作概念可以更宽泛,只要扎根本土舞蹈,可以洋为中用,只要得到观众认可,经过历史检验,同样可以打造出经典作品。总之,只要有利于推动当地中国舞的发展,让越来越多港澳地区的年轻一代接受并喜欢上中国舞,身为港澳地区的舞蹈工作者,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去进行尝试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