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界

舞蹈界

教育资讯

回味经典之奥涅金 “多余”与“不多余”

舞蹈界 郑州舞蹈学校 2022-04-16 10:10:36
回味经典之奥涅金 “多余”与“不多余”  ——中芭演出芭蕾舞剧《奥涅金》

·许锐·
 
    冬至,气温骤降10余度,几乎是北京2008年岁末最寒冷的一天。习惯了暖冬天气之后,还真记不得多久以前才有这么冷的感觉了。顶着瑟缩的寒风走进天桥剧场,不为别的,只为了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与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合作推出的芭蕾舞剧《奥涅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就曾带着芭蕾大师约翰·克兰科的经典之作《奥涅金》登上了天桥剧场的舞台,一时之间轰动了中国的舞蹈界,也系上了一个20余年不解的情结。

    是夜,旁边天桥乐茶园里德云社的演出正笑场,天桥剧场里的“奥涅金”却在彷徨中无法自拔,深切的感伤恰如冬来乍寒的天气,透心凉得舒畅。一切,都和“多余”的话题有关。

穿越时空的“多余人”

    芭蕾舞剧《奥涅金》是根据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改编的。这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当时俄国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他们厌倦空虚无聊的生活,却又华而不实、无所事事,最终陷入无边的苦闷和彷徨。正如奥涅金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没有比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更让人苦闷了,也没有比找不到生活目的的人更感多余”。

    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人物性格,再加上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大量的叙事情节,实际上给舞剧改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也正是这样的人物典型和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赋予了舞剧《奥涅金》摆脱古典芭蕾程式的孤傲气质。“他(奥涅金)很早学会虚情假意,把心事藏掩。能叫人信赖,再叫人失望。他写的情书一泻如注,找到挚爱时连自己也不放在心上。”剧中的奥涅金始终身着黑衣,像一个游荡世间的孤魂,惶惶不知所终。白马王子的幻象被他的阴郁吞没,让我们体察到真实社会的切肤之痛与无奈之感。当然舞剧的表现手段无法复制文学作品中对人物那微妙曲折的描述,必然需要简化枝叶而突出舞蹈形象。例如奥涅金在拒绝达吉雅娜的爱情时,复杂的内心挣扎就简化成了撕碎情书;例如文学原作中有多个与奥涅金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舞剧有选择地淡化了怀有理想主义热情的连斯基,而强化了纯洁而孤寂的达吉雅娜。达吉雅娜情窦初开的纯真被奥涅金的冷漠与怀疑葬送,人生的悲剧性在爱与痛的边缘充分地扩展开来。

    然而舞剧与文学相比也自有独特的传神之处,其中舞剧最经典的场景是奥涅金在达吉雅娜的梦里从镜中走出。也许奥涅金的一生就像他在达吉雅娜的梦境中一样飘渺和古怪,他从镜中走出,与达吉雅娜共舞,最终又回到镜中。镜中的他才是真实的他,他想让真实的自己跨入真实的生活,却被现实的魔咒所困。在每一次的痛苦挣扎之后,他终于还是回到镜中重新封闭,麻木地安然于宿命。达吉雅娜触摸到的是一个游走世间的躯壳,却抓不住镜子中那个扭曲彷徨的灵魂。当这个灵魂摆脱魔咒幡然醒来,苦苦祈求被自己抛弃的爱情,时间却已经将重生的机会一剑封喉。

    “多余人”并非仅仅在奥涅金的时代存在,那些放弃践行理想而沉沦世间的人可以穿越时空,寄生于任何社会。无论是80年代的《奥涅金》,还是今天中芭上演的《奥涅金》,都因为触及到这样一个独特而深刻的舞蹈题材而别具意义。如果说80年代的《奥涅金》更多是对中国舞蹈界的启蒙,那么今天中芭的《奥涅金》则展示出更大的自信与艺术风格的拓展。

 
舞蹈叙事的“不多余”

    舞剧《奥涅金》还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即要刻画一个复杂性格的“多余人”,恰恰要求在舞蹈叙事上的“不多余”。

    很多人评论芭蕾舞剧《奥涅金》兼具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两派长处,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找到了舞蹈叙事的适当方式:简洁清晰的行动线与情感线。与文学原著相比,舞剧《奥涅金》去掉了很多“多余”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奥涅金与达吉雅娜的关系线索起伏发展,一切都由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行为而驱动,两人之间交错换位的主动——被动、表白——拒绝构成了严谨的戏剧结构。而这个戏剧结构中的重要节点都是由极富情感性的舞段贯穿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段双人舞:达吉雅娜梦中与奥涅金相会,充满青春少女的青涩幻想;结尾奥涅金挽留达吉雅娜却遭到无情拒绝,充满物是人非的伤感气氛。而连斯基和他的未婚妻奥尔加则成为推动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关系线索的重要外在因素,也是奥涅金和达吉雅娜之间关系交错换位的转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段三人舞:奥涅金在宴会上与连斯基争夺并挑逗奥尔加,充满了戏剧性的紧张感;达吉雅娜和奥尔加一起试图阻止连斯基与奥涅金决斗,充满了难以挽回的悲剧感。这些重要的舞段基本构成了行动与情感交融的推进线索,也正是舞剧《奥涅金》让当年舞蹈界惊叹,今天依然动人的魅力所在。

    由于戏剧行动与情感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奥涅金》的舞段就不再仅仅像花瓶般美丽,而具有了花朵的内在生命力:即削弱了装饰性而真正具有了戏剧性。这实际上对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在完成舞蹈技术的同时体现真实的表演。据说约翰·克兰科在排练时对演员动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自然”,决不要装腔作势的多余做作和修饰。这种风格也明显地让中芭的年轻演员们得到了表演上的磨练:如何能够简练又准确地拿捏住舞蹈动作与人物情感的分寸,而不只是漂亮地完成技术动作。第二幕决斗结束时,达吉雅娜站在晕倒的奥尔加身边,仰面僵硬地伸出双手,手指像枯枝一样缓缓张开;奥涅金故作无谓地走过她们身旁,静立片刻,突然双手捂面,仿佛不堪重负般抽搐着弓起身体。一伸一屈,道尽悲凉与悔恨。没有内心的语言,外在的肢体是不会具有这样的表现力的。

    此外,见惯了大型舞剧堆满舞台、让人眼花缭乱的舞美,舞剧《奥涅金》连舞美布景也是那样的“不多余”。一道屏风,几棵树,几道画幕就几乎完成了所有舞美,并变幻出第一幕的清亮,第二幕的阴森和第三幕的暗沉。尤其是一道纱幕的运用,将远景与近景处理得浓淡相宜,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空间与层次。
 
    芭蕾舞剧《奥涅金》被称为上世纪最动人的芭蕾舞剧之一,这次有了中国的版本,让我走出剧院时也在寒风中感到一丝暖意。想起中芭团长赵汝蘅女士在演出册的扉页致词中写道:“我对于‘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的定义不求甚解,只看到一部中芭与德国朋友再度合作的精品——《奥涅金》。它不但是戏剧与音乐的水乳交融,更是舞蹈和心灵的天然语汇。”没有多余的话,一切发乎自然。
 
作品链接:
芭蕾舞剧《奥涅金》,1965年创作,编导及剧本:约翰·克兰科;音乐:柴可夫斯基;编曲:库特·海因兹·斯托尔兹。故事:贵族青年奥涅金厌倦上流社会空虚的生活,和好朋友连斯基来到乡村。纯朴多情的达吉雅娜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 ,并勇敢地写信向他倾诉,却遭到奥涅金的无情拒绝。宴会上,感到一切都庸俗无聊的奥涅金故意向达吉雅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献殷勤,引起连斯基的愤怒并要求与他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追悔莫及之余,离开乡下出国漫游。几年后在圣彼得堡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发现端庄优雅的公爵夫人正是当年的达吉雅娜。悔恨的他向达吉雅娜示爱,却遭到永久的回绝。

郑州舞蹈中专学校郑州市舞蹈艺术学校郑州舞蹈中专河南艺校3+2大专河南舞蹈五年制大专郑州舞蹈学院有舞蹈专业的中专学校郑州有哪些舞蹈中专学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或网友推荐,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