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29日, 昆舞国际研讨会 在南京举行。会议之后,我写了以下文字,表达自己一些并不成熟的思考:
昆舞 的出现及其发展,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
当代舞蹈艺术始自上世纪初在中国成为一项新鲜的、专门的表演艺术形式,是历经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过程的。这项艺术从最初的裕容龄而胡蓉蓉而吴晓邦盛婕而戴爱莲,一个受到鲜明外来影响的艺术品种逐渐踏入中国的土壤、沐浴着时代的光芒而茁壮成长,至今,已经生发出落成一个举世不二的繁荣面貌。然而,尽管从一开始各践行者(特别是吴晓邦和戴爱莲)就开始在努力地开掘着中国本民族的舞蹈资源,偌大而悠久的中国文化也的确不断地在为当代舞蹈艺术供应着不竭的养料,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个艺术品种的民族化目标和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延宕,在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一些短板。如何让它在未来的世纪里走一条正确而健康的发展之路,今天的我们是有责任做一番进一步的探讨的。
这里所谓 短板 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当代舞蹈态势的整体构建情况,通过中国舞蹈现有的分类来分析一下其现状及其发展脉络和走势。
迄今,中国舞坛从建国早期的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发展成为拥有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等五舞并立的主流之风(这是从各大舞蹈赛事的舞种设立中窥其端倪的)。这五种舞蹈样式的发展进程,虽都各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然而却有着异曲同工的发展结果。在五个品种中,芭蕾舞和现代舞毫无疑问是舶来品,在风格上拥有舶来风格本不足奇;古典舞最初的出发点倒是承继了中国的戏曲和武术的衣钵和传统,但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不可否认地是同样也受到了异域舞蹈特别是芭蕾舞的影响;民间舞这盘口味独特的菜肴其材料无疑都是采自中国大地的,但其烹调方法从一开始也深受前苏联莫伊谢耶夫民舞发展模式的左右;而几不像并左右为难的当代舞,从其美学旨归上看,同样也是有待于在民族化的分量上更加强调的。这样看来,一个世纪的中国舞蹈在民族化道路上的跋涉,的确是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的。
那么,何为舞蹈艺术的民族化?
近些年来,随着到世界各地的经历多起来,去感受全世界各地舞蹈文化的机会也成正比。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抑或是拉丁美洲,无论身处印度、韩国、日本还是东盟各国,目及之处,浓郁芳香而神韵独特的舞蹈文化总是能让我吸吮着浓烈的民族舞蹈馥郁的馨香而心随舞动,让人久久回味并沉醉其中。这些各国的民族舞蹈形式,靠的不是花哨的舞蹈编排技巧和令人咋舌的动作技术,靠的不是华丽的舞台装饰和声光电机关,靠的不是人海战术和一切非舞的成分,而是完全靠自身的朴实、独特而又丰满的舞蹈肢体意象,用不尽的舞蹈意韵来传递出动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过目后大呼过瘾。然而,这样的舞蹈文化,好像离我们相当遥远。从整体上观察,中国一个世纪的舞蹈发展,仍然是距西方近而离自己远,中国在舞蹈上的现代化倾向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而自我传统状态的江河日下日趋严重。这样的发展态势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认识,那么中国舞蹈界对于西化的无意识认同和不自觉趋向,就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纠正。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呼唤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传统内蕴的民族舞蹈的出现。而 昆舞 ,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昆舞 如何?
尚不能匆忙地认定 昆舞 的问世对于中国舞蹈艺术民族化的发展会起怎样的作用,抑或这也并不是 昆舞 创建者的出发点。但窃认为, 昆舞 的创建主张和眼光对于中国舞蹈民族化的建设是富有意义的。
无论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和启发,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创建过程, 昆舞 的创建,鲜明地捕捉到了富有中国意韵的动作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衍生,这样的起点对我们在文化上的认同是具有说服力的。
昆舞 选择昆曲作为起飞的锚地,这里面有着言说不尽的战略意义。昆曲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态,正在散发着它在世界文化范围内不可替代的象征意味,成为中国民族表演艺术对于外域最直接的显性标志。而充分利用昆曲的深远影响和深厚的艺术价值, 昆舞 从一开始便获得了深层的生存价值,它从昆曲中寻觅到动的因素,并把这些动的因素组成为一个整一的系统,从中找到动的规律、美的规律,并赋予这些规律以典型性,使其成为一种带有独特动作特质并具有高度系统化的动作程式,进而形成一个在美学上得以立足的动态审美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认识, 昆舞 的基础无疑是扎实而可靠的。
虽然脱胎于昆曲,但 昆舞 又不等同于昆曲。 昆舞 与昆曲之间的关系,倒是颇耐人思量。毋庸置疑, 昆舞 是一种带 昆 性质的肢体表达,所谓 昆 性质,自然是指其与昆曲的渊源和姻亲关系,因此, 昆 ,自然就成为 昆舞 的本质内含。昆曲成为 昆舞 的出发点和大本营,为 昆舞 的外延和内含都设置了一定的规定、框架和范围,并为 昆舞 在艺术意象和艺术质地上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料。但反过来分析, 昆舞 并不是昆曲本身。不是昆曲的一层重要原因就是 昆舞 仍然是 舞 。因此, 昆舞 就是姓 昆 的舞蹈形式。本着如此明确的理念,昆舞就应该在 昆 的框架内,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张力,努力成为一种带有鲜明个性的完整艺术形态。应该说,这既是 昆舞 的终极目标,也是 昆舞 眼下的践行原则。
因此, 昆舞 不是昆曲但又不能离开昆曲这个锚地。无论昆舞飞得有多高、距离锚地有多远,它始终姓 昆 。 昆 是昆舞的典型属性。如此说来,昆舞的建设者们应努力研究昆曲文化,紧紧抓住这个 昆 字做文章,只要不丢掉 昆 这个核心,昆舞的存在就是有牢靠的根基的。
如何 昆舞 ?
明确了上述的原则,我们对昆舞的认识和把握似乎就容易一些了。昆舞的创建者马家钦女士,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已经为我们呈现出一套完整的动态审美形式,让我们已经看到了昆舞所特有的动态动律及其艺术灵光。
昆舞的动态动律都是采自昆曲中的各种动作及步伐而完成的。马家钦在大量的提炼中围绕一个 韵 字,从审美的角度做了非常深入的挖掘。在她不懈的努力下,这个 韵 字被发挥到了空前的高度,一个独特的动态神韵系统被十分生动地建立起来。无疑,这个 韵 是来自昆曲的,是具有典型中国味道的,同时也是具有耐人品味之特质的。具备了这几重含义,这个在 韵 字上所下的功夫就非常令人珍惜了,因为多少年以来我们所期待的中国舞蹈方式不就是既能有中国味同时又耐品的吗?
耐品,是任何一项成熟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共性。耐品的舞蹈形式在世界舞坛上不绝于目,印度古典舞、日本舞、韩国舞、印尼舞、泰国舞、缅甸舞、甚至西方的芭蕾舞、弗拉门科等,都是十分耐品的舞蹈形式。在中国的文化形态中,我们同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具有耐品特质的艺术形式:古琴、戏曲的唱腔、大鼓、书法、中国画等,都是余韵绕梁越品越有味的艺术品种。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昆舞,也具有了这样的潜质,其进一步成熟完善的基础是很明显的。
品味昆舞是通过它所具有的富有典型特征的一系列手姿、步伐、动作而完成的,而这一系列的手姿、步伐和动作经过实验都已渐成程式,其每一招、每一式都已形成了固定而有序的特有轨迹及其动作主张。有特有动态,有明确主张,类似的建构方式,让昆舞从实践到理论都获得了一定的支撑,特别是其在理论上的规定和完善,让昆舞在动作体系的不断成熟上觅到了走向成功的钥匙,充分确定了其在艺术上的有效性。因此,不难确认,昆舞的未来是有前途的。
在我看来,我衷心期望昆舞能走出一条完全独立的发展之路,不受目前活跃的任何舞蹈形式和思潮的影响,倒是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亚洲邻国如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在发展和保护传统舞蹈方面的成功方式,在 昆 字上纵深开掘,在 舞 字上纵情发挥,让昆舞活得一个自给自足的完善空间。在规模上未必要求宏大,在表现上追求细腻、注重细节、加强表现性,从而使其尽早成为一个在形式上独特、在性质上独立、在品味上独到、在世界舞坛上独有的中国民族舞蹈形式。
如果昆舞在其日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果真有这么一天的话,那么,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在舞蹈上的复兴便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