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提案,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2021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步履不停,足迹遍及安徽全省。作为地球化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每到一地,“科技”总是他绕不开的话题,不停问“研发投入有多少”“成果转化率怎么样”……
在调研中郑永飞发现,企业家苦恼于“高技能人才哪里招”、技工不明白“高技能人才怎么考”、学校闹不清“高技能人才如何教”,这些问题不断催发着郑永飞深入思索。
“我深切感受到,安徽正从一个农业大省阔步迈向科技强省,有喜人的成绩,也有共性的问题。这么多科研成果,谁来落地?我们的高技能人才,太少了!”郑永飞感慨。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技能人才数量、质量、增速进一步提高,但仅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8%,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家发展质量效率提高、产业结构日益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
“机器人进了车间,普工少了,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却大了。”结合调研经历,郑永飞建议,大力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郑永飞指出,首先是明确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举办专门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展专业特色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突出、就业优势明显、服务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要支持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普通本科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领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需求,开办高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要支持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到高职院校进行专门职业培训,通过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打通普通高等教育对接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端“立交桥”。
“政府、学校、企业等要形成合力,强化支撑保障,改进办学条件。”郑永飞建议,政府需要提供专项政策和经费支持,采取差异化投入、政策项目引导等方式,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技能、具有培养实力的高职院校和专业,重点支持职业学校优先培养产业链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建设更多专业化、实体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鼓励校企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落实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探索全职与柔性相结合的灵活引智方式,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切实提升办学质量。
郑永飞常年扑在科研与教学一线,他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课程要‘经世致用’,方法要‘因材施教’。”他说。
郑永飞认为,给高技能人才上课,不能照搬普通大专或本科的课程标准,要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技术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并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在课程开发主体上,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有代表性的技术、工艺和规范以及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实践内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评价指标;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要化虚为实,不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利用,扩大受益面。
当前,关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更多渠道正在打开,更多方式得以创新,更多探索慢慢结果。“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未来,我们必将看到更多让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国师傅’不断涌现!”郑永飞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 | 丁一鸣 来源 | 光明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中国职业教育